发改委:“十四五”经济增速定性表述中隐含定量目标

3月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及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给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最显着的特点在于,“十四五”期间未给定具体的年均GDP增速,只是给了方向性的定性规定,要求GDP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

此外,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要高于GDP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高于“十三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要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发改委负责人对部分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比如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考虑了年度间的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2021年会保持宏观政策必要支持力度,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

胡祖才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GDP指标的表述,在五年规划史上是首次。实际上是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这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慎重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作出的一次调整。“这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

胡祖才指出,规划纲要草案中的其他主要指标,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和GDP是相关联的。这些指标也隐含了,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市场解读:预计2021年经济增长8.1%。之所以设定6%以上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与2022年能很好的衔接上。6%是经济增长的底线,这样能确保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保持平稳运转。与此同时,设定底线目标,也为控风险、促改革等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