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堵截”经营贷炒房,对1770亿经营贷进行全面排查
证券时报报道,春节过后银行监管的第一把火,点燃了一线城市严打经营贷、消费贷进入楼市的节奏。近一个月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监管部门集体出击,严查涉房资金来源,加强个人信贷管理,并明确提出严防消费贷、经营贷等违规流入楼市。
深圳银保监局、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近日下发了《关于辖内银行经营性贷款有关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了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三种典型案例,通报还要求辖内银行对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等现象进一步强化管理。
2020年初,针对舆情反映深圳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情况,深圳银保监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专项工作组,集中全局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从银行自查和监督检查结果看,深圳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深圳银保监局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责令银行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叫停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处罚违规机构4家,处罚问责违规责任人14人次,处罚金额合计575万元。本次通报曝光了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套路,包括银行员工误导客户套取经营性贷款买房、客户经理在微信公众号不规范开展业务宣传、个人套取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下一步,深圳地区金融监管部门还将不定期通报发现的典型问题,严厉查处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严格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而在3月18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官方微信披露了上海地区商业银行近期关于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的情况。披露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工作。目前,相关银行已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一是对违规贷款进行收回或制定清收计划,对各项检查发现的信贷资金问题建台账、列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二是在信贷管理系统内设置用途风险提示,建立风险预警监控管理平台;三是加强客户准入管理,建立客户风险量化得分体系;四是加强整改成果运用,就发现的典型问题在银行内部进行通报、案例警示与剖析,将自查整改贯穿到日常经营管理中。
市场解读:政策的效果最后还要取决于执行的力度和持续性。再比如,政策是否能够持续执行,无论是二手房参考价,还是严打经营贷、消费贷,都要真正作为长效机制的一部分来执行,否则,炒作问题卷土重来,楼市泡沫将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