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预计未来五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
6月17日-19日,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界领导及金融界、汽车界等业界精英,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共商汽车强国大计,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备受各界关注。在6月18日上午的“大会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当前,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国际社会“碳中和”的一致行动将进一步倒逼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主攻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5.4%提升到8.7%。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在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标志的“新四化”上半场中,中国汽车工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急先锋和践行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认为,随着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和配套环境日趋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日渐提高,融合发展趋势增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分析,预计今后5至8年,我国将有大量国IV及以下的在用车辆逐步面临淘汰替换,这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空间。从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来看,预计未来五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到2025年,新车占比将突破20%,或达到更高水平。
进入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补足供应链短板成为国内业界共识。从去年下半年起,缺“芯”引发的连锁反应在全球汽车行业蔓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频现,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汽车业短板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芯慌”问题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虽然缺“芯”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是国内车规级芯片供应短板确实存在。“芯片问题提醒汽车界应尽早谋划建立车规级芯片产业体系,但不必陷入恐慌情绪中。”
市场解读: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与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自主车企也在集体发力。近年来,汽车自主品牌在向中高端市场扩展,进一步挤压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