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将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7月19日表示,5月中下旬以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多次赴有关交易中心、地方及重点企业进行联合调研和专项调查,督促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组织完成首批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
目前看,上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持续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今年上半年,全国通过在建煤矿投产、在产煤矿产能核增、煤矿智能化改造扩产、煤矿产能衰减接续项目达产等多种方式,合计新增优质先进产能1.4亿吨/年以上,其中在建煤矿投产9000万吨/年左右,在产煤矿核增产能约3000万吨/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批复露天煤矿临时用地,恢复产能1800万吨/年。目前,已完成产能置换、正在办理核增批复的煤矿产能4000万吨/年以上,加上还有7000万吨/年的在建煤矿陆续建成投产,下半年还将新增优质产能近1.1亿吨/年。
在积极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的同时,一批落后产能也在加快退出。过去5年来,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煤炭产能结构显著优化,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超过1万处下降到4700处左右,单个煤矿平均产能由58万吨/年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已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0多处,120万吨/年及以上绿色化、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煤矿成为煤炭生产的主体,产量占比达80%以上,煤炭供给能力、质量和弹性均大幅提升,应对需求短期大幅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能够较好满足国内用煤需要。
市场解读: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