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央行发布2019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展望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有所增加,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大攻坚战进展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总供求基本平衡,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改革开放有力推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稳中有进,市场主体活力更大释放,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同时,金融风险防控稳妥果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经营景气指数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大,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企业生产投资趋于谨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赖较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针对性措施,推动形成有效的最终需求和新的增长点。
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物价涨幅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状况和市场供求的相对变化。近期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核心CPI稳中略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产能过剩问题缓解,这些都有利于物价保持平稳。也要看到,近期猪肉、鲜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受非洲猪瘟、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上涨较快,拉动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企业生产需求边际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降、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导致PPI走低。此外,减税措施、贸易摩擦还可能对不同部门的物价指数产生不同影响。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受到供求两端影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动态变化需持续监测。
市场解读:央行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下一阶段重点或是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以改革方式降成本,以及引导信贷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而跟随海外全面降息的概率不大。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处置风险的节奏和力度,及时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坚决阻断风险传染和扩散,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形成合力,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健康稳定运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内在功能,形成实体经济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与金融体系之间的三角良性循环。
一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精准把握好调控的度,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市场预期,继续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部门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动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继续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工作,并不断改进完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二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运用好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继续发挥各部门政策合力,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指导大型商业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转变金融服务理念,推动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业务回归本源,专注小微等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工作,加强潜在风险管理,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开展。做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去化过剩产能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教育、健康等新消费领域,以及创业创新、科技、文化、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统筹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服务。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督促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稳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坚持改革、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推动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发展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创新创业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准入和信息披露规则统一,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继续稳步有序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发行债券及境内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融资,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持续推动债券二级市场发展,不断优化交易、清算和结算等相关制度安排,完善做市商制度等市场化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为市场参与者创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统筹管理框架,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行。进一步完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协同有效的统一执法协作机制,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妥善处置债券回购违约交易,防范风险传染,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相关制度安排,促进市场有效出清,维护市场秩序和信心。
五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通过优化供给和增强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以金融体系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抓紧做好健全治理结构、业务范围划分、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后续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
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作用,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务实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争取到2020年,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硬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