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无须家中批量囤粮,引导车企加大海外订货

中新网报道,商务部4月2日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就部分地区市场出现集中购买粮食现象、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在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情况等近期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王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政策,不断增加包括谷物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进口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粮食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中国粮食完全能够自给。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市场解读: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体过剩,世界粮供低位运行,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关国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于优先满足该国粮食供给需要,大多数粮食出口国不一定会跟风效仿。目前,汽车销量整体低迷,压制热卷表现,政策引导一定程度将缓解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