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我国大宗商品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美国又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针对各方面都在热议全球通胀问题,国家发改委回应,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从根本上讲,我国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潜力,工农业产能充足、供给充裕,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讲,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看,一方面,食品和服务在CPI中占比高,且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小,近来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服务价格相对稳定是CPI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其中,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变化,猪肉价格随着生猪生产恢复有望逐渐向正常水平回归。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体系庞大、产业链长,工业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上游成本向下游传导效应会逐步衰减,预计终端消费品价格受影响较小。综合判断,今年CPI将在比较温和的区间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市场解读: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红红火火,以能源板块为例,煤炭价格在需求淡季不降反升;布伦特原油价格自去年11月开始一路攀升,最大涨幅一度超60%,市场上有关大宗商品进入“超级周期”的声音开始升温。但近日市场风向快速由极度看涨变为对需求端的悲观判断,这种状况对市场买卖心态的扰动极大,因而短期内价格仍可能呈现大幅度的波动。